产品动态
Product Updates
国产光刻机落地临港量产
7月14日,舜宇奥来首台核心光刻机入驻上海临港,标志国内微纳光学器件规模化量产进入冲刺阶段。该项目填补产业链空白,年产能超亿件,将降低智能汽车感知系统15%-20%成本。
现场,舜宇与上海国资、临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,构建“芯片设计-光学制造-整车应用”闭环;同时联手天岳半导体、中微半导体,推动车规级光学器件国产化。临港新片区预计2025年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将达800亿元,加速自动驾驶技术落地。
地平线征程6B点亮
展开剩余84%近日,地平线宣布入门级ADAS计算方案征程6B成功点亮,从回片上电到出图仅23分钟,创行业新纪录。该方案算力18TOPS,性能提升2倍,成本降25%,功耗降30%,体积减40%,已获博世等合作,2026年量产。
至此,征程6系列(6B/6E/6M/6P)实现18TOPS-560TOPS全阶覆盖,中阶方案已搭载超100款车型,高阶6P将于2025年落地奇瑞。
indie推出量子级激光器LXM-U
近日,汽车科技公司indie发布超低噪声LXM-U激光器,其频率稳定性比竞品优10倍,支持量子计算、QKD及LiDAR应用。该产品整合加拿大TeraXion激光技术与瑞士EXALOS光子集成能力,可实现数天连续稳定运行。
indie光子学BU副总裁Mathieu Drolet表示,正与量子计算领军企业合作,通过定制光引擎方案推动产业化。此次技术突破强化了indie在ADAS和量子光学领域的双重布局。
ZF推AI底盘调校工具
近日,采埃孚(ZF)发布智能底盘调校软件cubiX Tuner,通过AI自动关联制动、转向等执行器参数,将传统数月校准工作压缩至“几次点击”。该工具支持虚拟仿真,减少80%实车测试,使多驱动平台开发周期缩短50%以上。
其移动端版本兼容CarPlay/Android Auto,可实时车内调校。随着电动车同质化加剧,底盘调校成为品牌差异化关键,该方案已助力某欧洲车企将校准周期从6个月降至8周。
企业动态
Corporate Updates
闻泰科技高层集体辞职
7月15日,闻泰科技公告称,董事长张秋红等4名高管因工作变动辞职,公司称此举系配合重大资产出售后的战略调整。随着非半导体资产交割完成,公司将全力聚焦半导体业务,并计划引入专业团队。
过渡期内,张秋红暂留董事长职务,新任副总裁沈新佳将代行总裁职责。2024年财报显示,半导体业务已占营收60%,此次转型或强化其在车规芯片等领域的竞争力。公司强调人事变动不影响正常经营。
立讯精密控股德国莱尼
近日,立讯精密完成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巨头莱尼50.1%股权及子公司Leoni K,交易额5.25亿欧元。莱尼作为宝马、奔驰等顶级车企供应商,近年因债务问题濒临破产。
立讯借此切入高端汽车电子市场,获取莱尼高压线束技术及全球产能。整合计划包括关闭塞尔维亚亏损工厂(影响1900人),优化东欧产能,目标2025年扭亏。此次并购加速立讯向汽车Tier 1转型,同时助力中国车企出海供应链布局。
京西智行斩获百亿本土订单
近日,胡润研究院《2025全球独角兽榜》显示,京西智行以130亿元估值再度登榜。凭借全球唯一的磁流变悬架(MagneRide®)量产能力及EMB线控制动技术,该公司2025年新增本土订单超百亿元,同比激增460%。
战略转型后,其砍掉非核心业务,聚焦两大技术单品,首搭中国纯电平台的磁流变悬架已投产,EMB生产线年内建成。尽管此前在华市占率不足1%,技术稀缺性正推动其破局高端电动车市场。
松下堪萨斯电池厂投产延后
7月14日,松下能源美国堪萨斯州电动汽车电池工厂正式投产,占地120万平方米,计划雇佣4000人。该厂效率较内华达厂提升20%,原定2026年满产,但因主要客户特斯拉需求下滑,目标将推迟。松下社长称此为“扩大美国电池制造的关键节点”,但政策风险仍存。
Blink全资收购Zemetri
近日,Blink Charging宣布收购充电企业Zemetric 100%股权。Zemetric专注车队及高利用率场景充电方案,其智能L2产品将补足Blink生态短板。
创始人Harmeet Singh将出任Blink CTO,原团队整体加盟。数据显示,Zemetric商业化首年即超额完成目标,其技术可使设备停机时间减少60%。
极氪吉利合并加速电动化
7月15日,极氪科技与吉利汽车签署合并协议,吉利将收购其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,股东可选现金或换股。此举落实吉利《台州宣言》战略,强化资源协同,提升创新与盈利能力。
极氪2025年上半年交付4.3万辆,同比增124%,合并后有望借助吉利供应链与全球化布局加速发展。此前5月,吉利曾提议以25.66美元/股私有化极氪,此次协议标志整合落地。
THE END
发布于:北京市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