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户籍限制的“全城通”智慧助餐模式、“弱有众扶”社会救助综合改革、加强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心理关爱“15条举措”的出台……7月9日,记者获悉,未来五年,杭州民政将继续在服务民生保障上改革破题。
为进一步加快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,杭州市民政局制定《杭州市养老服务与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年)》。文件提出,优化居家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专业支撑、医养相结合的“大社区”养老服务供给格局,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,到2027年,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,具有杭州辨识度的“家门口幸福养老”模式成熟定型。
具体来说,主要是立足杭州实际,提出“十大行动”,包括:持续丰富“一刻钟”养老服务圈的内涵与形式;优化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;优化“全城通吃”服务,拓展“全城通学”服务,探索“全城通游”服务;为更多老年家庭提供家门口的康复、喘息服务;推进基层老年人协会建设;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用品、辅助器具、智能科技等产品和服务;整合慈善、公益创投等资源丰富农村养老服务供给;探索建立“新八级工”制度,提高养老护理职业吸引力;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,支持安居守护、机器人服务等产品研发应用。
其中,优化“全城通吃”的服务。主要是制定老年助餐服务赋星管理办法,深化“全城通”智慧助餐体系建设,推动“全城跨区县的通吃、优惠的通享”。同时,鼓励有条件的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升级,提供“全龄友好”的助餐服务。争取到2027年,有老年助餐需求的村(社区)服务基本覆盖。
拓展“全城通学”服务。主要是加强老年教育平台的合作交流,依托老年电大,引进优质课程资源,丰富老年人学习的内容。特别是打破区县市这个区域的壁垒,探索整合区、县(市)特别是主城区老年教育教学点资源,实现老年人就近入学。依托省老年电视大学、市老年教育联盟讲师团等资源,开展全市各教学点选课送课服务,打造8到10个社区示范教学点。鼓励各地通过“缤纷银龄”等活动,为老年人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。
探索“全城通游”服务。围绕“乐龄行走 学在旅途”等主题,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打造“全城通游”银发乐游品牌,推出10条以上覆盖文化传承、生态康养、乡村振兴、科技体验等主题的精品线路,探索“安全普惠、特色鲜明、学游结合”的杭州银发文旅新模式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